中国知识产权网

“双创”教育呼唤知识产权保护课程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     发布时间:2017-08-21     点击量:
(本文转载于中国知识产权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月7日上午,得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口头审理“对公司专利维持有效”的消息,湖北创业者李恒第一时间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通报喜讯。

  此前,经武汉市知识产权局调解,一家涉嫌对李恒公司专利侵权的企业一次性赔偿2.8万元。然而,该公司赔付后又表示后悔,于今年年初就专利是否有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质疑。

  “这个消息对大学生创业者是最大的鼓励与支持!”尽管维权路上备尝艰辛,29岁的李恒依然庆幸,企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核心技术专利申请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知识才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 撒手锏 ”。

  不久前,本报推出大学生创业知识产权维权难系列报道(6月21日5版《大学生创业者专利维权何去何从》、7月13日5版《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专题调研》、8月7日1版《一些大学生创业呼吁:知识产权保护要跟上“双创”脚步》),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访湖北省多家高校创业指导中心,不少创业导师表示,在知识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双创”生力军,增强自身知识产权意识,加大对核心技术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双创 教育呼唤知识产权保护课程”。

  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教训惨痛

  作为2016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武汉研途有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恒曾因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教训惨痛。

  在2016年一次项目融资谈判中,这个在校大学生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了解不足,在没有与对方签订商业谈判接触保密协议书的前提下,就将手上的商业资料悉数发了过去。

  对方全面掌握了刘恒项目创意中的商业秘密,又没有约束条款,就想撇开刘恒独自经营。这导致刘恒在后续的谈判中极为被动。本来3个月就可以谈下来的项目,对方却拖了9个月,最终也没有达成合作意向。

  辅导大学生创业多年,华中师范大学中科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丁玉斌介绍,大学生创业中因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而受伤害的不在少数。

  “ 双创 最关键是对知识的创新,打造核心技术壁垒,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具备竞争力。”与创业学生交流时,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周登江常常分享这样一个案例:2002年武汉市某著名食品企业在成立之初,有自己的品牌,但没及时进行商标注册。结果被别人注册成功,企业反倒成了侵权方,最后花了80万元才买回自己的商标。

  侵权现象折射“双创”教育短板

  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听到学校要办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培训,华中师范大学2014级大学生袁建国马上报了名。

  基于校园共享经济,袁建国开发“顺手”App平台从事创业。创业之初,他没有及时注册。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在老师的提醒下申办,结果发现就在身边新近注册“顺手”商标的就有数十件,可供注册的只剩下信息技术类,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访多家高校发现,大学生是“双创”的生力军,但目前高校里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不多。大学生创业者的知识产权频频被侵,这也折射出“双创”教育短板。

  不久前入选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武汉大学,建立了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群。2016年有4500余名学生选修了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每年有大约11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近3年学生申请获批的专利达300余项,校园内常年活跃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达百余个。

  该校本科生院“双创”工作负责人占兰介绍,目前学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知识产权课程,但在学校已开设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群中有相关的法律内容。

  作为湖北省民办高校唯一一所被评为全国百佳创业俱乐部的学校,武昌理工学院所属创新创业中心目前有50多家团队,注册公司达40家,创业大学生近500人。该中心主任周登江介绍,学校目前大多都没有知识产权教育的课程,主要通过专家讲座,“告诉学生怎样申请专利,普及专利法等”。

  “双创”热潮之下,一些大学生创业导师也要补上知识产权这一课。

  武汉市评选出的一位金牌创业导师曾辅导多名大学生创业,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长期关注“双创”发展,但以往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确实较少,“几乎完全不了解”。

  “知识产权教育课程,开课太难了。”丁玉斌直言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法律专业老师精于理论,但不具备实践操作技能。而且师资力量有限,从课程内容上看,很少有懂得知识产权教育的老师。此外,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知识产权教育开展。

  华中师范大学创业园里,目前注册公司达85家,入驻公司56家,创客团队50多个。丁玉斌介绍,学院通过聘请校内外兼职教师和导师,开设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今年开展的一期就包括专利的种类、如何申请以及专利法等,大学生创业者参加十分踊跃。

  “双创”教育呼唤知识产权保护课程

  “创新和创业,绝对离不开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专家、湖北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介明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十多年,他认为,高校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应该加大知识产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力度,来提升“双创”人才的知识产权意识。

  在刘介明看来,创业之初需要高校开设知识产权的检索与分析、专利的导航与布局等课程,教会创新者进行专利检索与分析,辨识他人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规避他人的知识产权范围,把握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从而做好专利的导航与布局。

  此外,创业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实施、许可、转移、质押、融资、入股,以及商标的设计、规划、注册与使用等知识产权运营技能,都离不开相关的知识产权课程。

  刘介明说,做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要促进知识产权的素质教育,通过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公共类课程(如公选课、个性课、网络课程等)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针对知识产权法学人才,则要强化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与实务技能培养。

  他建议,通过加大开设知识产权第二学位,提高有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硕士与博士的招收比例,面向理工科研究生开设跨专业知识产权课程等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知识产权复合应用型人才缺口;对社会而言,需要积淀知识产权文化。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法研究所执行所长、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焦洪涛表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发明、创造心理、商业方案、创业融资以及模拟商业计划竞赛等方面。“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真正的知识产权教育,在基本学时、师资配置、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还存在很大缺憾。”

  在“双创”教育体系中知识产权课程如何定位?焦洪涛认为,要让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能够以知识产权为主轴,贯通技术、法律与商业三大领域,形成属于自己的整合式知识结构,不必非常专深,但要建立以权利地图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维护自身知识产权,了解正当维权与获取救济的基本途径”。

  汇聚了百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正成为全国瞩目的创业热土。今年6月22日,武汉市发布《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依托在汉高校、支持社会力量建成50所以上公益性创业学院,每年提供不少于10万人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机会。

  焦洪涛就此建议,拟建的创业学院应当将知识产权课程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否则,大学生即使拥有高价值的科技成果与创意也无法有效保护自己”。

  本报武汉8月1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雷宇 实习生:胡林)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上一篇:知识产权布局关乎企业“走出去”成败

下一篇:专利优先审查改革难点:数量与质量怎样平衡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