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博网

荐读|零投入IP维权,无异于饮鸩止渴

来源:思博网     发布时间:2016-07-18     点击量:
(本文转载于思博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思博知识产权资讯】这几天整理大数据报告,

  我被一个驰名商标的维权案件的赔偿额给惊呆了。

  2300元!

  这 . 是 . 真 . 的 . 吗?!

  揉揉眼睛确实是真的。一个驰名的纸巾品牌,在全国各地提起二十几件商标侵权诉讼,赔偿额从2000-4000元不等。

  看到2800元的数字时,我已经快窒息了。没想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还有2500、2400,直至2300元!!!

  天啊,这真的商标侵权案件吗?还是一个知名度这么高的商标侵权案件?

3.gif

  好歹一个广东的企业跑那么远去起诉,来回几趟的差旅费都不止2300元吧?就算起诉金额只有10000元,全额支持一下也没有问题啊。

  偏偏是几个地区的法院都神奇的步调统一,都给予这么低的赔偿额。这明明是有仇,好不好。如此优秀的品牌,相信不会同时得罪多个不同省份地区的法院吧。

  1、那么真正得罪法院的是谁?

4.gif

  是什么让法院可以完全不顾品牌的知名度和支出成本,给出2300元这么低的赔偿?

  答案你猜到了吗?就是零投入维权的模式。

  法官们不喜欢大批的案件的涌入法院,搞得他们工作量暴增。

  当他们了解到代理人依靠垫付费用来获取赔偿额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利润时,立刻觉得赔偿成了一些人挣钱牟利的工具,法官也顺带的成了工具。

  于是乎近几年内,所有的批量维权案件的赔偿额急剧下跌,好的也不过三两万,差的只有几千元。


  2、以彪马品牌批量维权为例

5.jpg

  彪马服装品牌曾经大举在各地提起批量IP诉讼。结果法院从最初的几万元赔偿调整到几千元,甚至对辩解不了解侵权的销售者干脆不支持赔偿。

  呵呵,代理人不是靠赔偿额和垫付费用的差额来挣钱吗?只要判得没有利润,模式自然做不下去,批量案件自然从此就会消失。

  我猜法官判2300元的,绝对是这个想法。

  不信?看看江西高级人民法院《批量知识产权诉讼案件调研报告》中一段话:


  “遵循适度保护和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原则,理性对待商业化诉讼维权。商业化诉讼是近年来出现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反复运用的一种维权模式。


  获得权利人授权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专业维权人,以“经营”为手段、“利益”为目的,通过诉讼方式成功实现维权后,从赔偿款中抽取一定份额作为“利润”分成。


  从效果上看,这种维权确实能打击侵权行为,节省维权成本,对权利人的权利也进行了保护;但最终获益的不一定是权利人本人,而是以诉讼为业的专业维权人。这与知识产权保护宗旨有所偏离。”

  还不信?再看看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2015年统计数据:

6.jpg

(其中类型化案件就是指批量维权案件)

  这不能全怪法官歧视批量维权,进而否定品牌价值。

  扪心自问,不给律师费,甚至让律师自掏腰包垫付费用,请问律师会如何承办案件?

  会一个案件跑多个城市做调查,做十几份公证证据吗?

  会一个案件找源头,抓主谋,锁定多个被告吗?

  会一个案件做过千页的证据,彩色打印装订花费几千元,然后图文并茂的提交给法院吗?

  答案你懂的。NO,NO,NO

7.gif

  现实就是,证据够起诉就行,起诉标的能少交点诉讼费就行,花费精力越少越好。而且一旦有更优质的案源可以选择,那么这种案件立刻会被搁置和抛弃。

  所以,在彪马案件中,才会出现法官认为原告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该商标有任何的知名度的情况。我晕,就只提交了一个商标证书和几份报纸,如何证明知名度?

  有法官私下跟我说,有一次遇到这种案件的代理人,开庭居然不带任何案卷材料的。

8.gif

  于是乎,被法官们看不惯的商业维权模式,就这样连累了优秀的品牌,赔偿额一低再低,低得让人不忍直视。

  如今2300元的赔偿判决,就赫然挂在网上。这对一个价值几十亿的驰名品牌,简直就是一个莫大的羞辱和讽刺。

  3、这能怪谁?


 9.jpg

怪法官吗?怪律师吗?

  不,首先还是要怪企业自身。

  如果企业只注重品牌广告投入,却不注重品牌成果保护上的预算和投入,如此头重脚轻,自然是翻跟头的。这也是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既然企业可以每年投入过千万元广告费在品牌宣传上。那么按照广告费的5%-10%来投入到后续品牌保护的预算中,是完全不高而且合理的。

  可是对很多企业而言,却一直觉得品牌投资是理所当然,品牌保护却是要一毛不拔的。

  这种本身不尊重律师劳动智力成果的做法,又怎么能够让他人尊重企业的智力成果呢?又怎么能期望获得法官大人们的尊重呢?

  各位企业老总们

10.gif

  真的该好好想想IP维权保护的投入预算了。要知道,零投入IP维权,眼前似乎得利,长远看来必然陷入死胡同,无异于饮鸩止渴。

  作者:何俊
  来源:知产团


论坛底.jpg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思博网

上一篇:工商总局:认真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逐步推进商标注册全

下一篇:信号不好?教你用炒锅做WiFi信号放大器!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