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博网

防汛抗洪|自主知识产权当“尖兵” 专利产品成亮点

来源:思博网     发布时间:2016-07-14     点击量:
(本文转载于思博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jpg
水上“长城”

2.jpg
堵口抢险

  【思博知识产权资讯】自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出现2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目前有32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洪水,为近5年同期最多,一些城市发生内涝;长江中下游全线超警,干支流超警戒堤段长度超过9000公里。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累计投入抗洪抢险人力287万人次。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公布的信息,让人感觉到了今年夏季抗洪形势严峻,鼎力抗洪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时刻,国内部分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共同以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应对洪水考验。

  专利产品成亮点

  只有两个普通拉杆箱大小,拉开后形成6米长、60厘米高的帆布箱,里面加上充填物,就成为了堵水墙,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连接成更长的长度。近日,在安徽安庆的抗洪抢险中,已经用上了这种名为“一种折叠式堵水装置”的专利产品,与沙袋配合使用,在解决应急堵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该专利产品,由广州市协逢防汛器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其特点是操作简便,可以快速折叠或拉伸,便于使用、运输和搬运,还可以反复使用。同时,该企业还提交了名称为“防汛抢险装备车”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车上集成了防汛抢险所用的储备油箱、发电机组、打桩机、折叠帐篷和防汛工具包,以及自吸泵、折叠式堵水墙、管涌滤垫和救生衣等,实现器材工具的“一车通”,保证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运到现场。

  应用于此次长江流域抗洪抢险的,还有一款名为“充水式橡胶子堤”的专利产品,这是河北五星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其特点是使用了轻便的密封橡胶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以水作原料,向产品内充水,以封堵水患,实现了“以水治水”。它还具有重量轻、携带方便、可以快速连接等特性,不再需要人工搬运大量的土石方和沙袋,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抗洪抢险效率。

12.jpg

13.jpg

16.jpg

17.jpg

19.jpg

20.jpg

21.jpg

  “充水式橡胶子堤”抗洪原理:这个堵水墙主要的原理就是利用充水式帆布的防水袋,这是一个不透水的大水囊。展开时可以达到六米,收起来不到一米,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关键时刻比如哪个地方出现漫堤的险情或者决口比较小,就可以把这个移动折叠式的堵水墙搬到现场,立刻进行组装、拼接、充水,10分钟就能发挥挡水的作用,作用非常明显。


22.jpg

  这款国产的移动折叠式堵水墙是第一次被运用到国内的救灾当中。它的搭建效率可以比传统堆砌沙包的方式快9倍,并且不怕浪涛的冲刷,通过两端的魔术贴首尾相连,还可以更长。

23.jpg

25.jpg

  此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还可以检索到,关于防汛抗洪的技术还有很多,如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提交的一件名为“应急性防汛潜水泵自控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可提高潜水泵的工作稳定性,使得潜水泵能够在恶劣条件下完成排水作业,提高了电力防汛作业的质量;南京汉森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名为“一种基于暴雨预测模型的智能城市防汛系统”发明专利申请,以无线传感网、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到城市防汛,提高了预警准确性,为市政防汛等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自主创新抗洪涝

3.jpg
示意图

  防汛抗洪,天气预报是有力支撑。“伴随着近期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RAPES全球天气预报系统、SWAN2.0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等技术平台的投入使用,区域短期降水预报能力已接近欧洲先进水平。”中国气象局课题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预报系统对气象卫星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原有系统的两倍以上,还可以快速制作卫星云图,进行强对流天气诊断和云粒子分析,新的预报系统在暴雨、冷空气、大风降温等典型灾害性天气预报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在强冷空气过程、环流形势转变、持续异常天气等方面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成为天气预报的“好帮手”。

  《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2014-2020年)实施方案》提出,要以突破气象现代化重大核心技术为主线,实施协同集中攻关。力争到2020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使气象重大核心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减小,科技创新驱动业务现代化的能力显著增强,实现预报要素从常规温度、降水拓展至月内强降水、强降温过程和极端灾害事件,预报空间尺度精细到县级,总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面对目前在防汛抗洪相关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存在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滞后等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高度重视,下功夫加以解决。

  “进一步健全防汛科技支撑体系,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快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防汛抗洪工作深度融合;要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进一步提高雨情、水情和台风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为防汛抗洪构筑坚实的基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强调。

  作者:赵建国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人民日报

论坛底.jpg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思博网

上一篇:专利保护越无力,越是只能“给人打工”

下一篇:他用塑料瓶造了一个不耗电的空调,拯救了孟加拉数十万穷困人民!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