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润榕委员:
感谢您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工信局等意见,现答复如下:
市科技、工信等部门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引领,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省“双十”产业布局,大力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布局规划、平台载体建设、重点领域突破、项目人才引进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具体进展主要有:
一、加强统筹谋划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将以先进材料为立足点,推动我市基础较好的化工材料向先进材料领域转型升级发展,通过强链补链延链不断增强先进战略材料对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依托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前沿平台,加快前沿新材料布局,为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力争到 2025 年,我市新材料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规模达到1700亿元。同时市科技部门正牵头制定《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方向和空间布局。
二、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持续推动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核心力量,推动企业制订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统筹管理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从事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我市新材料领域已建有上百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今年起,市科技部门开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绩效评估,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高质量研发平台。二是推动行业创新型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积极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前期成功争取广东省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创新中心获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今年将继续努力,努力争取更多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打造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于2021年启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其中新材料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10561亩,包括东部工业园全部区域9236亩和松山湖生态园的4个片区1325亩,将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重点发展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等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是松山湖打造新经济新产业策源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引擎。
目前该基地已按照产城融合原则,编制了基地空间规划。制定了《关于推动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功举办2021年基地招商大会,对接了一批意向落户基地的项目,成功引进光大半导体、信濠光电、银禧、凯金、三菱等重大项目;打造低成本空间约3万平方米;已将基金总规模10亿元的松山湖天使投资基金纳入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正在谋划设立松山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
四、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持续推动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核心力量,推动企业制订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统筹管理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从事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我市新材料领域已建有上百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今年起,市科技部门开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绩效评估,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高质量研发平台。二是推动行业创新型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积极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前期成功争取广东省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创新中心获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今年将继续努力,努力争取更多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五、建设新材料领域科研核心引擎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材料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我市大力推动实验室发展,打造新材料领域科研核心引擎。截至2021年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总人员规模达998人,包括两院院士8人,海外高层次人才40人;全职人员有568人,其中博士学历及以上150人;实验室建成了材料制备及表征平台、中子科学平台、微加工与器件平台、材料计算与数据库平台和大湾区电镜中心共五个公共技术平台,固定资产价值近10亿元;实验室已承担和参与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等纵向项目122项,项目总经费约5.86亿元;研究成果先后入选科技部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协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
六、下来工作计划
下来,市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期间再上新台阶。
一是出台《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布局未来我市新材料产业核心、科技核心,规划一批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明确发展路径、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我市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联合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掌握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推动我市新材料企业强化创新能力。优化我市企业研发机构布局,推动鼓励新材料企业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对发展良好的研发机构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工程中心、创新研究中心等。
四是推动大装置大平台建设。推动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继续推进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引进,做好研究所联合培养服务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特此回复。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下一篇:没有了